空留史冊說經年第四章

真熊初墨 / 著
 加書籤  滾屏 朗讀

嘉靖七年,因为和桂萼的老关系,严嵩终于熬了头,担任礼部右侍郎。(明史《严嵩传》从正德十子跳到嘉靖七年,很容易误导。中间的事么?真的么?)

海量小说,草書吧】

在这个位置,严嵩遇到了个机会。

嘉靖七年,严嵩奉世宗命,祭告显陵(世宗生陵地,在今湖北锤祥附近)。

礼仪事件的背景,这次祭告非同寻常。

严嵩的很漂亮,世宗很意。

还朝,严嵩了两奏疏。

奏疏叙述了河南灾区的况,称“所在旱荒,叶、树,饥殍载路。市易饼饵则为所攫取,子女鬻卖得钱饱,孩稚至弃中而去。闻洛阳、陕州、灵甚,相残食,旬报冻二千余”(《钤山堂集》卷二七《西使志》)。

另外奏疏叙述了途中所见祥瑞,称“石产枣阳,有群鹳集绕之祥”,“碑入江汉,有河之异。”立碑时,“燠云酿雨”,“灵风飒然”。撰文立石以记之。

务实与马齐飞,想这就是严嵩的风格吧。

通观世宗们知成为个修的皇帝,严嵩说的那些异象搔中了世宗的。严嵩的马拍的的确错,找准了重点。

这两奏疏获得了世宗量的好,又能察民,又能拍马,严嵩这还真是知心

于是,在世宗心里,严嵩获得了量的荣誉值,世宗记住了这个

可是严嵩依旧没有般直升天际,入阁为相,命运在对严嵩微笑之,再次展现了狰狞的面。

胜利会冲昏头脑,取得礼议事件的完胜,战胜看去强的杨廷和之,张璁、桂萼也都顺利入阁,两的脑子终于掉了。

礼议事件中,王学门量帮助们从南京回到北京,直到战胜杨廷和。

可是学士,无论是张璁还是桂萼都无法忍受这样股能左右朝局的存在。

嘉靖八年,王阳明老先生去世。张璁、桂萼随即王阳明,并试图其学。与此同时,张璁、桂萼还开始清。

无论是杨清还是王学门,都是朝堂之的庞然,这点在张璁、桂萼被撵走的时候们才彻底明,明自己的愚蠢。

虽然事有反复,杨清最还是败在张璁的手里,与此同时更年现了——夏言。

当张璁桂萼彻底倒台,严嵩又次回到南京,只是这次的官职些——再是翰林院翰林,而成为了南京礼部尚书,随改成南京吏部尚书。

可惜有南京二字,这个官职并值钱,值。

严嵩久经宦海沉浮,平静的去了南京,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。

如果没有夏言的话,严嵩怕是会老在南京,以有个文之类的谥号就错了。

经历这么多事,严嵩渐渐明,世宗比武宗更聪明,更强,也更残忍,更决绝。

甚至世宗随时可以着鱼网破的心去廷杖百官,毙十六

这样的无疑是强的。

或许是因为统,着随时掀翻桌子,家谁都别的心

无论是杨清还是张璁、桂萼的场都是样,因为们失去了世宗的支持。

所以,如今的明朝,最强的那个就是世宗。,杨廷和行,桂萼也行,只有世宗才行!

可惜,严嵩再也没有机会去接近世宗了。

张璁、方献夫也曾相继入阁为首辅,但在文官集团部倾轧们都辞去官职,去参加礼仪事件的“老”们只有霍韬还在位。

嘉靖十五年,因为应天府尹刘淑相事件,霍韬、夏言相互。夏言展示超强的,最霍韬输了,输掉了切。

礼仪事件的功臣们在十几年七零八落,谙平衡之的世宗想提拔夏言入阁。

所以,严嵩自己都没想到,机会就这么悄悄的了。

嘉靖十五年,严嵩赴京朝觐,给世宗

按理说,只是走个程序,然回哪。估计严嵩这些发到南京的官员连世宗的面都见到。

严嵩万万没想到的是正好廷臣议论修改《宋史》,宰辅臣请留严嵩,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总领其事。

由于世宗对议礼的重视,礼部尚书在部院臣中地位其显赫,往往成为阁的阶梯。

严嵩已经五十五岁了,这生蹉跎了太久,弘治十八年乙丑科的状元郎顾鼎臣已经入阁为相,而则很“幸运”的被世宗留在京城,成为礼部尚书。

次机会当然知珍惜。

这次机会是谁给的呢?答案可能让惊讶,文说了,宰辅臣,就是在严嵩手的夏言。

夏言是江西,正德十二年的士。在那年严嵩还是刚刚到京城跟着杨廷和混的小,而正德十二年的科举会试,严嵩担任同考官。

夏言以议礼贵,比严嵩早发达。

建议立南、北二郊,实行天地分祀,得到世宗的赏识,年中,由正七品的都给事中升至正二品的礼部尚书。

这种般升官的事,严嵩辈子都没碰到

在入阁以,夏言推举严嵩任礼部尚书。

这个决定真是让哭笑得,可能夏言认为严嵩是个老实会对自己构成威胁。

夏言埋自己败亡的伏笔。

竟然当了礼部尚书,还是北京的,这切如梦似幻。

严嵩转运了。

至于《宋史》什么的只是个借,严嵩也没去这种无聊的事,有的是庶吉士打是。

从那以严嵩和世宗的接触开始频繁起。据自己说,当时世宗忙于同辅臣及礼部尚书等制定礼乐,有时召见两三次,有时至夜分始退。住在城西约四里,乘车驱隶弗及,往往是单骑疾驰。

世宗这个主子好伺候,这句话两年之严嵩就知了。

嘉靖十七年,致仕同知坊疏请复古礼,建明堂,加献帝庙号,称宗以帝。世宗诏礼部会议,尚书严嵩等皆以明堂为应建,而於称宗、享二事则依违其词。

也就是说,建名堂可以,但把世宗的爹献王成睿宗,放到武宗面这件事就算了。

严嵩心里想,当年杨廷和欺负们孤认爹,这事是杨廷和的对。可是爹排位放入太庙,还在武宗之,这算什么事?简直就是蹬鼻子脸。

当然,这些话严嵩只敢想想,绝对会说

蹬鼻子脸的可是世宗,是那个弱冠之年就扳倒杨廷和的妖孽少年。

对这个结果,世宗很果很严重。

户部侍郎唐胄抗疏言,宜以太宗享。世宗怒,二话说直接把唐胄扔卫诏狱去了。

严嵩看世宗真的,这子慌了神。当年那场惊天地、泣鬼神,天之杖毙十六事严嵩还清清楚楚的记得。

历历在目,血纷飞,严嵩哪里会忘记,又哪里敢忘记。

再次召集礼部官员以及相关等商议,最决定请以献帝称宗食。这是个模棱两可的建议,也严嵩的本——骑墙。

想得罪文官集团,也想得罪强的世宗。至于对错,对于严嵩讲,并

心机的说文官集团,退了步,严嵩觉得这应该是方都能接受的结局。

可是奏疏呈,世宗依旧足。史书称,帝以疏言祔庙,留中

留中发还算,随世宗御著《明堂或问》,言辞犀利,如般,直指心。

严嵩看到《明堂或问》,知自己选择,可是怎么选?陷入沉思中。

的那个少年已至甲,锐气失。这么多年的骑墙避祸,这么多年耐心等待,并没有给自己带飞黄腾达,反而屡次被发到南京。

运气好,坐到礼部尚书的位置,眼看入阁有望。自己是同意世宗的,在士林里的名声就臭了。可是是选择绝,自己的途就没了。

面是士林文面是强横的皇权,严嵩在静夜苦思冥想。

这时候等待无法解决问题,需的是选择。

自己曾经错很多,其是宁王叛的那次,几乎可以说是背叛了老师杨廷和,让自己受冷遇。而这次呢?

在文官集团部,杨廷和留的盘错节的对自己依旧敌视。而王琼、王阳明脉也对自己并趣。至于张璁,时尚短,还没有构建起自己的,如果说有的话,自己算是其中翘楚了。

违背世宗的意思,自己能得到好么?

想想老师杨廷和,曾经那么强,最依旧落得子被撵朝廷,惶惶如丧家之犬,急急如落网之鱼。而眼这些,又算得了什么呢?

大家正在讀